Search

本篇文章是一個深度介紹文,除了探討 K3S 與 K3D 的關係之外,還針對 K3D 的架構與使用方法...

  • Share this:

本篇文章是一個深度介紹文,除了探討 K3S 與 K3D 的關係之外,還針對 K3D 的架構與使用方法很詳細的介紹一番,包含了
1. K3D v3 的特色與架構
2. 如何替換 K3D 裡面的 CNI
3. 如何替換 k3D 預設的 Ingress Controller
4. 使用 private registry 來處理

Kubernetes 的變化版本很多,除了 k3s 之外後來還有 k0s 的出現,每個版本都有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而 k3s 則是一個非常輕量的 Kubernetes 版本,其特色有
1. 使用 Flannel 作為其預設 CNI,不講求太多複雜功能,單純用 VXLAN 打造一個 L2 的 overlay 網路
2. 使用 CoreDNS,與原生一樣
3. 使用 SQLite3 當作預設的 DB,而非 etcd3
4. 使用 Traefik 當作預設的 Ingress Controller,原生 K8s 則把這個主動權交給使用者
5. 使用 Containerd 當作預設的 Container Runtime

而 K3D 就是基於 K3S 的測試環境, K3S in Docker,跟 KIND 類似,只是運行的 Kubernetes 發行版本不同。

相較於 KIND 而已, K3D 的架構稍微複雜一點
1. 為了方便測試與存取,k3D 部署的時候也會部署一個 Nginx Server 來當作簡易的 Load-Balacner,讓 K3D 內的 Ingress 服務可以更簡易的被存取。使用者只需要存取該 Load-Balancer 即可,不需要去針對 Node(Docker) 的 IP 存取
2. 可以支援動態加入與刪除節點

本篇文章算是非常詳細的介紹各種參數用法,對於 K3D 這種測試環境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
https://yannalbou.medium.com/k3s-k3d-k8s-a-new-perfect-match-for-dev-and-test-e8b871aa6a42


Tags:

About author
目前工作內容主要以 DevOps 為主,本身是微軟 Cloud and Datacenter Management MVP,閒暇之餘會透過文章記錄所學,記錄於 https://www.hwchiu.com. 喜歡參加社群活動來學習不同的經驗,藉此增廣見聞 目前主要參加的社群是 CNTUG,偶而會參加線上 Meetup ,透過網路的方式分享一些心得,並且錄影分享於 Youtube 上
工作與閒暇之餘的學習筆記,紀錄各式各樣的科技文章,同時分享自身部落格文章,線上社群演講以及線上課程資訊
View all posts